最近一项问卷调查显示,认为自己是“弱势群体”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.1%;公司白领受访者达57.8%;知识分子受访者达55.4%;而认为自己是“弱势群体”的网民高达七成。(2010年12月8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)
部分党政干部之所以认为自己属于“弱势群体”,主要是因为一些干部面对竞争日趋的社会,感到自己面临的工作压力大、得到回报少、条条框框多,自由空间小、各项监督严,自认为处于“边缘化”。这种“弱势心态”导致思想消极、工作怠惰、动力不足、得过且过、不思进取。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,长期不重视自身学习、不重视思想修养、不重视能力提高,就有可能滑向“落后状态”,影响干部的形象,影响社会的风气,影响科学的发展。
坚持实用主义而导致“为人不诚”。有的干部一事当前,瞻前顾后,明哲保身,不敢坚持原则、主持正义,害怕得罪人,不讲党性,不讲原则,对待错误观点不敢驳斥,对待错误行为不敢批评,对待腐败现象不敢斗争,在党内组织生活中唯私利、看关系、讲情面、息事宁人;有的抱着“多个朋友多条路”的思想,不讲原则地到处拉关系、交朋友,甚至黑白两道都有自己的哥们,成为一个不思进取的“逍遥者”;有的不能做到表里如一、言行一致,甚至弄虚作假,阳奉阴违,装璜虚饰,做表面文章,摆样子,搞形式。对己对人不一样,对上对下不一样,人前人后不一样,说的与做的不一样。
奉行无为观念而导致“处事不力”。工作方法简单,执行力和操作力不强,只有“唱功”,没有“做功”,对工作应付了事,敷衍塞责,上不能为党委、政府分忧,下不能为百姓解愁。有的遇到问题绕道走,遇到困难躲着走,回避矛盾,推诿扯皮;有的地方原本矛盾并不多,存在的也并非是解决不了的问题,甚至只是小问题,却因初始不重视,久拖不决,使矛盾越积越多,结果酿成大事,直接影响了党群、干群关系,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;有的在工作中求稳思想重,现实具体表现为在制定工作计划时,不利因素考虑得比较多,谋求超常规发展的大举措比较少,安于现状,不求进取,但求无过;有的思想僵化,凭经验办事,不愿动脑筋,没有独到的见解,怕风险,只会走自己走过的路,只会走别人走过的路,缺少创新的工作思路,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。
缺乏责任意识而导致“作风不实”。有的领导干部浮在上面多,深入基层则比较少,存在电话调度、遥控指挥的现象;个别部门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虚报浮夸现象;个别干部、个别部门还存在特权思想,有时考虑部门和局部利益过多,忽略了整体和大局;有的热衷于各种应酬,搞形式主义,做表面文章,说得多、做得少;有的热衷于拉关系、跑“路子”,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迎来送往、请客送礼上;还有一些人,假政绩吹给上面听,样子做给下属看,烂摊子留给后任收拾;有的乡镇干部自认为出生在农村、出身于农民、工作在基层,不存在脱离群众的问题,逐渐在感情上和群众仍存在距离,对待群众“冷、硬、横、推”,不愿意或者还不善于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,对群众愿望不上心、对群众生活不关心、对群众疾苦不动心。
盲目攀比心理而导致“自律不严”。不能正确处理权力与责任、感情与原则、工作与生活的关系,受不住清苦,顶不住歪风,经不住诱惑,管不住自己。在个人利益上有令不行,有禁不止,斤斤计较,患得患失。个别领导干部不重视防微杜渐,生活作风不检点,追求享乐,盲目攀比,把打牌赌博、大吃大喝视为平常小事;个别领导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,甚至还存在领导干部忘记了宗旨观念,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和权力观、地位观、利益观,在单位上搞“家长制、一言堂”,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,以权谋私,假公济私,化公为私,个别领导干部也受到县纪委立案侦查和党纪政纪处分。
强烈官本思想而导致“心态不平”。有的干部“官本位”意识太强,心浮气躁,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了几年,不是为老百姓实心办事、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,而是坐不住了,一心想着升迁和提拔。一旦达不到目的就很苦恼,心里不平衡,怨天尤人,在位不作为、得过且过、混日子。一些年轻干部提拔不到一年,就想到挪位置、换地方,不安心工作,不能静下心来、扑下身子做事。
心态是状态的基础,思想是行动的向导。干部在心态上的“弱势”并可怕的,可怕的是工作上的“弱势”。有危机感的人不一定会有危机,没有危机感的人一定会有危机。“弱势心态”既可激发动力、锐意进取、奋发向上;也可消磨意志、消极无为、自甘沉落。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自己、正确认识职责、正确认识社会,做到在容人中为人、在干事中成事、在勤政中优政,不愧对组织的责任与使命,不愧对群众期望和信任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