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众工作无小事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日前,记者采访湖南衡阳信访工作情况时,湖南衡阳市委书记张文雄说:“只要党员干部都放下架子,挑起担子,扎扎实实为群众解难题、办实事,只要干部对群众有真情,就不愁社会不和谐。”
“三调联动”做好群众工作
“老刘啊,身体恢复得咋样了?”“哟,是屈主任来了呀,我的身体好多了,快请坐。”衡阳市蒸湘区呆鹰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、镇党政办副主任屈国良骑着单车来到同康村农民刘双凤家时,刘双凤连忙招呼客人坐下。在一个月前,刘双凤因家门口的渠沟问题与邻居发生争执后被打伤,但经屈国良等人多方调解,最终邻居赔偿给她3500元医疗费,双方握手言和。
衡阳市以人民调解作依托,实行人民调解、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相互联动。全市所有乡镇都设立了“三调联动”办公室,村组还有调解室,把调解阵地前移。今年8月,衡阳市委召开全市群众工作会议,决定在市县两级信访局成立党委群众工作部,并推出“一站式接待、一条龙服务、一揽子解决”的联合接访模式。
在衡阳市信访局门口,记者看到一块“衡阳市群众工作部”的牌子格外醒目,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办公室除正常的工作人员接访外,民政、人事、组织、劳动、城建、国土、规划、房产等市直13家部门也派人集中在这里现场接访、现场办公。在衡阳市不少乡镇街道,挂出了“群众工作站”的牌子,一些社区、村还成立了群众工作室。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群众工作部为龙头、以群众工作站为纽带、以群众工作室为基础、以群众工作信息员为前哨,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、上下联动、左右协调的群众工作网络。衡阳市市长张自银对此深有感触:“只要把信访工作做好了,群众工作就做到家了。”
“三有两评”受群众欢迎
如今在衡阳,乡镇干部除了带单车、草帽、手电、雨鞋“四件宝”外,还多了一本“民情日记”。衡阳市党政领导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形成这样的共识:许多人民内部矛盾的产生,是由于群众工作薄弱造成。为此,该市创造性地推出了“三有两评”群众工作法,包括农民有驻村干部联系卡、乡镇干部有民情日记、乡镇有民情台账;乡镇每月召开一次民情汇报会进行点评,乡镇干部驻点村每半年开展一次“群众评干部”活动。同时还规定,凡是待提拔的乡镇干部,必须到驻点村召开测评会,群众满意度达不到80%的不得提拔;群众意见大的不得调动。
前不久,常宁市柏坊镇举行了一场民情汇报评议会。该镇43名乡镇干部进行民主评议,结果群众满意率达90%以上的干部有28人。而此次测评中,镇综治办主任朱艳云的群众满意率达100%。他驻点的鲤鱼村,去年因为群众集资修公路,钱交了路却没修成,150个村民联名到镇里上访。今年,他进村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,带领工作队实地勘测、制定规划、督查进度。如今,一条笔直宽敞的水泥路修到了百姓的家门口。
现在的衡阳市各乡镇村落,老百姓几乎天天都能在乡间看到骑着自行车的乡镇干部。衡阳市“三有两评”工作法自去年2月实施以来,从根本上抑制了乡镇干部的“走读现象”,融洽了干群关系,农村出现了“村民笑了、食堂火了、乡镇亮了、上访少了、民心顺了”的和谐画面。
“问需于民”维护群众利益
日前,衡阳市常委会议室迎来了一批特殊客人,他们是来自7家网站的31名网友代表。市委书记张文雄率领7位市委常委和13家市直职能部门负责人与网友座谈,零距离听取网友意见。
像这种“网络问政”的干群互动在衡阳市已成常态。去年3月的一天,石鼓区望城路排水不畅,下水道堵塞,积水成河,居民出门要涉水,车辆也难行。市委主要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责成有关部门筹资20万元,迅速疏通了下水道,让周边近万户居民告别了“水患”。市里以此作为“民生工程”的突破口,听取多方意见,作出了改造61条背街小巷的决定,从而“铺平百姓门前路,点亮市民窗前灯”。
办理房产证难是衡阳市的一大难题。衡阳市房地产局听取群众意见,简化办事程序,提高办事效率,从今年9月中旬开始,在石鼓区房屋产权管理所开始试点,办理房产证由过去的7个环节、4个部门精简到一个窗口办理,购房者只要资料齐全,办房产证由过去的一个月变成了一个小时。至10月底,石鼓所已办理1638户房产登记手续,无一差错。
问政于民、问计于民、问需于民,无疑是衡阳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“助推器”。(记者 刘 麟 通讯员 成新平 刘源西)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