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衡阳,尽管绵延了好一阵的雨水,也挡不住四方英才纷至沓来的匆匆步履。循着市校企三方合作引才政策释放出的纳才“磁场”,短短时间,来自全国的200多名博士齐聚于此,“牵手”校企,筑巢雁城。
中南地区的这座三线城市,如何盘活了引才的一池春水?
引才之困
湖南衡阳,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,市内有色金属、生物医药、化工新材料等14条重点产业链汇聚了一大批规模以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。乘着打造现代产业强市的战略东风,这座城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,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愈显迫切。
“事实上,衡阳有着湖南省内数量与质量仅次于长沙市的丰富高校资源。但一直以来,由于依赖资金、补贴等单一政策激励,我们自身的资源优势并未充分利用,引才效果不是很理想。”市委组织部人才办文逸群介绍。以博士生为例,除了3所驻衡本科院校以外,衡阳近90家市属企事业单位往年全年引进的博士生都在个位数,远远无法满足需求,与城市发展所需也不相称。
对引才难,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种衍民深有体会:“我们是一家全球领先的超特高压输变电技术供应商,近年来对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综合集成高层次人才需求呈爆发式增长。但我们和高校没有合作基础,想要人才却接不上手。没有政府层面的政策叠加效应,说实话我们很难吸引高层次人才。”
而具有引才优势的高等院校,却遭遇了留才难的新坎儿。湖南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平告诉记者:“衡阳之前实行的是‘谁引进、谁负责’的政策,高校与地方、市本级与县市区人才政策各不相同、各不相通,引进的人才既缺乏在衡成果转化的机制和路径,又不能同等享受政府提供的人才政策待遇,引进的人才没呆多久又流失了。”
没有合作、没有链接,市校企之间似乎有着看不见的围墙,将各方隔为了“孤岛”。破除围墙,下好人才工作的全局一盘棋,打通链接高校和产业的渠道,让人才引留的池水活起来,成为契合衡阳实际需求的理想路径。
“找准人才需求的‘最大公约数’是市校企三方合作引才的重要基础。”市委人才办制定了一份引才目录,专业方向、工作经验、引进方式等要求详细在列。“我们根据校企呼声和前期对接情况,将博士研究生定为引才的共同目标。在此基础上,根据各方的实际需求,创新推出了‘享受市校企三方待遇’的协作联动引才机制。”
突围之道
“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接受高校聘请,从事科研工作,同时入驻园区创立研究机构及企业,直接转化科研成果。”去年,在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上,衡阳市委人才办推出“UP(University&Park)模式”,高校和园区合作引才试水成功,吸引的8个高端科创团队,已在人工智能、健康医疗、智慧交通等领域实现了成果“破冰”。
今年,市委人才办继续对“UP模式”进行延伸和拓展,构建起市校企三方合作引才机制,即“引进一个博士,对接两项服务,享受三方待遇,汇聚四方英才”。让引进的博士生既在高校承担科研教学任务,又通过兼职创新、项目合作、成果转化等方式在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,促进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,给予人才“英雄有用武之地”的成就感。
三方合作引才,打破了此前“谁引进,谁负责”的壁垒,助力来衡博士进行高校研发和企业创新的双轨道发展,并享受市校企三方福利待遇,政策叠加,协作联动,三方同轨同频同向,人才共引共用共享。
4月,“春潮·雁聚”人才招引活动,仅一天时间,来自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瑞典皇家工学院等50余所知名高校,近200名博士齐聚衡阳,156人现场签订意向协议。7月,“雁聚·牵手”人才活动接踵而来,120名博士与院校、企事业单位“牵手”,共谋发展。
“衡阳是我的家乡,湖南工学院是我的母校,我从小在这里长大,在这里我能感受到家的温暖。”中南大学计算机专业柳家岗成为了湖南工学院签约的博士生。如今大雁归巢,他将人事关系转入高校,同时在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开展创新研发。
湖南大学物理学博士贾聘真分别与湖南工学院、湖南华庆科技有限公司签下了意向书。“我的专业是凝聚态物理,属于光学这一块。正好这个企业的光学膜片项目让我很感兴趣。通过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模式,我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才能,回报社会。”
博士人才脚下,架起了一座理论讲台与实践平台、教学车间与生产车间之间的畅通无阻的桥梁,通向产学研合作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为一方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为持续招引人才,市委人才办牵头,通过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精准查找、用人单位互相推荐等方式,实现区域内人才信息互通共享。获得资源后,三方共同选派人员组建工作专班,“点对点”“一对一”跟进,确保人才真正落地。
湖南青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市校企合作一次性引进10名博士,企业招才引智取得重大突破,总经理刘健很满足:“对于企业来说是‘花小钱,办大事’,性价比非常高。”
留才之暖
“以往衡阳的人才政策缺乏合作,力量分散,给人才的待遇较为有限。如今三方从各自为战转向协同联动,综合待遇有了更强吸引力。”衡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蒋勋伟介绍。
来衡博士享受市校企三方待遇,年薪不低于20万元,综合补贴不少于65万元,最高150万元。对于能够解决关键“卡脖子”技术的人才,个别企业额外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年薪或项目奖励。
“衡阳不仅拿出了优厚的条件,更亮出了城市的态度。我希望在这里通过自己的努力,与城市共同成长。”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博士李静表示。
为打消人才顾虑,除补贴外,衡阳还提供子女入学、配偶安置等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。博士生配偶可进行对口安排、优先推荐就业,博士生子女在工作地或居住地就近择校入读。这一政策显示出衡阳引才的比较优势,就职于湖南工学院的博士刘增磊打趣道:“我家老大的读书问题解决了,马上迎来二胎,心里有底得很!”
衡阳,给了人才一座施展抱负的城,也给了人才一座安心生活的城。
破解人才引不进、留不住的困局,是广大三四线城市急需攻克的难题。衡阳市借助市校企三方合作引才机制,挖掘高校、产业资源禀赋,让人才将“论文”写在产业强市主战场的同时,又解决了校地、校企合作脱节的问题,实现了引进一个人才、支撑一个项目、带动一个产业的构想,走出了一条“突围”之路,为其他三四线城市提供了新的解题思路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