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5日,记者来到设在四川省宝兴县青衣源桥边的雪山村救灾物资发放点,在周边隆隆的卡车声、江水声中,村支书李德安正挥舞着双手,头暴青筋,跟一些人争论着。
“这是救灾,不是福利!不能看户籍,要按常住人口发被子,谁在就发给谁!”他干脆站在旁边的高坡上,一遍一遍地解释着,人群慢慢接受了,散开去。
雪山村4个村组散布在最高海拔1700米的高山上,山路损毁严重,要到大坪组、潘族组和雪山组,必须绕道很远才能爬上去。
“这是第三批救灾物资。前两批都是食品和水,按一人一天的口粮紧急发放下去了,没有什么问题。今天来的是棉被、帐篷,就不那么顺当了。”李德安眼带血丝,嘶哑着嗓子跟记者说,“既要保证把物资送到真正需要的受灾群众手里,又要让村民觉得公平,要靠村干部多做工作。”
这时,前来领物资的村民多了起来。潘族组村民马万菲背后的篓子里背着1岁的儿子,一见李德安,手从背篓里掏出一把樱桃直接往他手里塞:“书记,我刚在桥上给你买的,你吃。”
“书记对我们好。地震以后,我们在山上抱在一起哭。那时路都没了,石头还在往下滚,书记下午3点带着油布就爬上来了。”马万菲告诉记者,“很多人一见他都嚎啕大哭,他也哭了。”
李德安现在还记得刚到潘族组看到的惨状:一块足有几吨重的石头滚下来,砸进几户连着的屋子里。村民们吓得面无血色,有的脚被砸了,有的满脸是血,挤在一起发抖。
“这个时侯群众最需要我们,山再难爬,我们也得爬上去。”李德安说。实际上,准备物资还耽搁了一些时间。地震发生后,李德安立刻联系了村里其他党员干部成立应急小组。经过权衡,李德安决定先去找救灾物资,直接带着物资上山。
他们直奔县城的建材铺子,尽可能多地买了油布和铁丝,李德安和村主任何光军分两路带队上山。山上塌下来的土和石头把山间小路都给埋了,还得躲着不断滚落的石头,到潘族组平常40分钟的路,李德安他们绕着路走了两个多小时。“最险的一次,一块这么大的石头就落在我们眼前不到1米的地方。”他两只手比划了一下,大约直径1米的样子。
在潘族组留下一部分油布、铁丝给村民搭临时棚子,李德安带人又继续往山上走,让他更为揪心的是山上还有雪山组的24户人家,最高的在海拔1700多米的地方,温度很低。
到下午5点,简单的救灾物资给4个村组都送到了,李德安才下山来。雪山村4个组都走一遍得六七个小时,特别是4月23号下完大雨以后,路上泥泞地拔不出腿来。“我这几天已经跑了5遍了。”李德安说。
正说着,又一辆卡车开过来,卸下一些食品和530件羽绒服,因为已经达成一致,各村组派来的人很快就领到了自己的东西,有序离开。马万菲的背篓里除了懵懂吃着手指头的儿子,还多了两床崭新的被子。
(记者 江娜 冯克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