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全县针对城市管理元素日渐复杂、党员在推进基层治理过程中作用发挥不够、社区居民参与程度低等问题,探索建立党建引领“红细胞网格”治理机制,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,赋能城乡治理全面提质增效。
建立“15分钟红色服务圈”,优化治理网格。在原来的“县—乡(镇)—村(社区)—片区网格”四级网格基础上,按照地缘相近、边界明晰原则,试点划分“红细胞网格”37个,每个“红细胞网格”按照“1名细胞网格长(党员中心户)、1名党员志愿者(在家党员)、1名党建指导员(村社区“两委”干部)”配备力量,以15分钟内红色力量必到为标准,打造“15分钟服务圈”,群众小事党员办、难事组织办的机制基本形成。
亮明“四员”身份,激活治理动力。建立“红细胞网格”长准入退出机制,出台“红细胞网格”长辅助工作清单。37名党性修养强、群众基础好、社会威望高的乡贤能人、退役军人、退休干部党员在村(居)民代表大会上公开亮相、作承诺。承诺当好情报员,协助专职网格员做好基础信息采集、社情民意收集等;承诺当好调解员,开展矛盾纠纷调解、邻里守望互助等工作;承诺当好宣传员,宣传大政方针、中心工作等;承诺当好冲锋员,在突发灾害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、重大活动等工作中,率领并发动网格内党员群众协同作战,实现模块编组、快响激活。
构建“日常事务+应急处突”全天候工作场景,提升治理实效。建立健全“网格发现、乡镇吹哨、部门报到”工作机制和“信息收集、问题发现、任务分办、协同处置、结果反馈”全链条闭环机制,构建了“日常事务+应急处突”全天候工作场景。分类建立“村(社区)化解、乡镇化解、部门化解、联动化解”四类台账并“吹哨”,推动村(社区)自行化解问题100余件、乡镇化解问题30余件、部门化解问题70余件;落实“一哨一评”机制,问题化解群众满意度达100%。试点以来,“红细胞网格”长协助村(社区)专职网格员上报网格有效事件200余件,办件事件200余件,事件办结率达到100%,无黄红牌事件;上报火灾安全隐患77件,走访特殊人群1320人次,发送率和签收率达到了100%。
在党建引领村(社区)自治工作格局中,党建引领“红细胞网格”治理机制有效实现了组织力量、群众力量和社会力量在基层治理上的深度融合,让共同参与、齐抓共管、协同治理成为广大居民群众的普遍共识,切实提高了群众参与自治的获得感、幸福感与安全感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