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全市232个灾后重建新村聚居点和旧村落维护改造工作的完工,足彩14场胜平负推荐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,新村治理也成为继重建之后的又一个课题。
近日,市委召开第127次常委会议,再次明确要加快制定全市新村聚居点管理指导意见,加强新村的规范化管理。
破题实践,足彩14场胜平负推荐创新社会管理机制,激发农村治理活力,全面推动新村聚居点“自建委”向“自管委”转型。当前,自管委运行如何,又有何成效?记者走进石棉县挖角乡七里坝新村,为你呈现新村的转型之路。
七里坝新村一隅
强化“四自管理”
“自建委”成功转型
灾后恢复重建,挖角乡七里坝新村在各级党委政府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之下,通过土地自调、过渡自主、资金自筹、房屋自建“四自重建”方式,成为震后全市首个搬迁入住的新村聚居点。
新村建好了,怎么管理?如何发展?
这是全市所有新村聚居点共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,也是后发追赶、七年同步小康的重要抓手和内生动力。
创新社会管理机制,积极推行“自建委”向“自管委”转型,发挥受灾群众的主体作用,完善村规民约约束机制,实现村民约定、自愿遵守、自主管理、自我监督的社会协同管理模式。
这是在七里坝新村进行的探索和作出的实践。
“新村建好了,我们要管理好新村,做好规划,引领新村发展。”谈起自身的职责,自管委成员之一李成烈言简意赅:管规划、管建设、管发展、管思想,通过“四自管理”,建设业兴、家富、人和、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。
去年1月28日的入住仪式上,七里坝新村成立了自管委,明确了自管委名单和各自管委成员责任区,宣读了《挖角乡七里坝管理公约》:以净化、绿化、美化为基本方向,房前屋后管理由住户承担,公共区域管理由专职管理人员负责;积极推广“微田园”建设模式,绿化区域动态管理,培育庭园经济;设立七里坝管理基金,实行分片管理制度,具体责任落实到人;加大环境治理,对生活垃圾、家禽家畜等进行统一处理和管理……
如今,规范有序的新村管理,干净整洁的新村环境,以及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,均论证了“自建委”的成果转型。
抓好“关键少数”
打造“新村+”模式
新村聚居点是一种新型的聚居集群模式,自管也是一种新兴的基层治理方式,实现自管委的有效管理,直接关系到灾后重建成果的深化、持续和巩固,直接影响到全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进展、提升和成效。
抓好自管委这个“关键少数”,挖角乡大打组合拳,吹响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发出进军号。
选派工作经验的乡级干部进行包村、联系,对新村自管委进行指导和帮助;组织自管委前往汶川、茂县、邛崃、双流、汉源等地学习考察新村管理经验;做好科学规划引领,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……通过多种方式,增强了自管委抓好新村管理的内生动力,也提高了群众投身新村管理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。
依山傍水、花果飘香的七里坝新村不仅有着诗一样的名字“沫水湖畔、金果人家”,还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、产业基础和民俗文化。深度挖掘、开发新村的多种功能和优势特色,是进一步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良好基础。
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平台,七里坝新村自管委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提出了灾区变景区的“新村+”发展模式:以新村为载体,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,通过发展特色餐饮、休闲生态旅游等新型业态,把重建民居转化成旅游接待用房,把受灾群众转化成旅游从业者,把黄果柑、枇杷等特色水果转化成特色旅游产品,提升附加值,促进增收致富。
重建物质家园的同时,自管委也积极引导群众构建意义深远的精神家园,营造感恩奋进的文化氛围,凝聚砥砺前行的思想合力。
通过修建感恩墙,推选感恩讲解员,组建感恩文艺队,创作感恩文艺作品等方式,七里坝像全市的受灾群众一样,将感恩内化于心,外显于行,在加强新村管理,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实现新作为。
记者唐小未
|